作为一个也是从学生摸爬滚打自己买设备折腾出来的现如今从业者,应该有一些话语权,设备的挑选涉及到个人喜好和成本,尽量做到一分价钱一分货并且符合你需要的风格是很重要的。我从两个方面说说。
1、价位
这个价位个人觉得从千元级别才算是一个能用的监听耳机,也是各个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早年间的森海的HD280PRO AKG的271 SONY的7506都扎堆在这个价位,这个价位的耳机整体来说都是在中高频频响上能达到一定水平,在声场的体现和和低音上都有一定的硬伤,其中的异类是AKG 240DF,这个600欧的大变态和300欧的森海的HD2502,都是在纵深和声场体现上远超同价位耳机,但是基本上没有一个高功率的耳放很难让这两个耳机正常发声,几乎秒杀一切声卡自带的耳放,唯一一个能推动的是TC的声卡,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TC耳放功率远大于其他声卡,能应付300欧的耳机。
低端的K66等等,包括SONY的V300(我曾经用过两年)等等都不在考虑范围,不是洒狗血的染色,就是能表现的频响太有限,再直白点就是听这样的耳机对于一个爱好者乃至从业者都是有害无益。后来出的低阻版的240s也是可以用的,现在不论是272,271MK2都算是升级型号,大概定位都没有变不做赘述。用好些的设备是没有错的,做混音这行我也说用什么DAW用插件还是台子都没有一套优质的监听系统重要,听不到就永远不可能做到。(以上出现的所有型号都长时间用过,没听过的不做评价)
再往上我比较推荐性价比比较高的价位在2k到3k这个价位,我依然说臭大街的型号,比如我现在用的森海HD650,AKG的K701和K702,这些耳机在声场纵深和低频响应上都对比千元级别有长足的进步,再往上就陷入了所谓的一分钱一分货,5分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的境地,性价比就有限了,再再往上棚里用的STAX(现在被漫步者收购了……日本高端品牌)两万多的静电振膜,我跟我的650做过AB对比,好是会好一些,但是这部分好远达不到惊艳,个人认为也没比要为了这点提升花10倍的价格,终究从业者都是贫穷到只能务实的。
2、风格
市面上的风格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大体按三个方向,森海AKG这种欧系耳机的传统路线是我的最爱,低频一概宁缺毋滥,曾经也是欧洲录音的行业标准,整体设计取向上也不愿意有更多特殊的声音。其实所谓的没有风格的好比做什么风格都难。歌德拜亚这些性格比较强烈,所谓比较HIFI流一些的耳机,我也用过一些型号给我的感觉就是我说不出有毛病,但是作为混音用我总是无法判断音色,但是AKG和森海的基本可以无缝切换,可以说歌德拜亚这类在声音设计上有他们自己的取向和需求,但是潜移默化,很隐蔽不容易有怪声。最讨厌的就是SONY,典型的日本人的BAD TASTE,接触过他们不少录音混音师,洒狗血的无视失真的限制器,超级亮疯狂提升超高频,难得有哪个国家的审美风格那么统一……耳机也是,MDR的玻璃纤维振膜技术下,所有中高频都带有着一股玻璃碴子似的颗粒感,而且虚假的低频只重量不重质与传统欧系耳机是巨大的反差。长时间听过型号V300 V700 7506 7509无一例外的不喜欢。
这个地方要说一部分追求技术流的,AKG 240DF卖了30多年还是在同价位鹤立鸡群,对于技术来说其实无所谓先进与否,结果比过程中要,工程师的艺术修养同样重要,这东西就像知乎另一个问题提出的,微信的模式相比电话是科技的倒退为什么火了。其实是因为抛开人类需求的科技高度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耳机音箱这种东西我只评价我听过用过的,挑选的人我也都是推荐一定要带着自己熟悉的音乐去听一下,否则一切语言其实都是误导。
3、补充
最近一个新的风格叫做撒狗血重低音BEATS,我非常尊重DR.DRE,但是他们的产品真的是颠覆我的极限了,疯狂提升的低频只能出自完全没有音乐平衡感或者听力有问题的人手中,但是依然就这么火了,好看?科比带?科比懂音乐?JB带?JB懂音乐?用BEATS在业内是会被反复耻笑的。
最后附赠一下其他的小细节,森海的280隔声量,为DJ做了特殊设计,所以头戴比较紧时间长了耳朵疼,271的头戴设计最松弛不容易有不适感,但是容易漏音。高端的很多都是背开式设计,所以不可能在棚里录音用,耳机里的声音会大量串到话筒里。但是这样技术的耳机普遍比封闭式的声音都要好。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 知乎